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

【迴響】拒絕遺忘,與毒共存33載講座--觀眾心得錄2

在此刊登參加『拒絕遺忘,與毒共存33載-臉書徵文活動』的同學投稿,謝謝你們的字句~


◎陳彥潔(台北大學 法律系三年級) 
對於這整起油症事件真的滿震驚的,特別是如此嚴重至少有2000人受害的台灣第一起食品中毒事件,而發生了至今三十多年,卻是非常少的人得知,而我也是到今天才了解到整件事情,雖然仍非全貌。

本來完全不知道這樣的事件,但現在知道有這樣的事情了,會覺得很想關心這樣的重大公害事件,特別是針對對於受害者的補償與賠償的部分。受害者們無法從製造商與經銷商獲得賠償,因他們早已脫產;而由於國家賠償法係制訂於1981年,而多氯聯苯中毒事件則是發生在1979年,由於國賠法不溯及既往,所以導致受害者們無法透過兩方得到應有的賠償。

而至今對於油症受害者的"保障",僅是約兩年一次的簡單健康檢查(即便檢查出疾病也要自己付費),以及健保卡上多了油症患者証明能持卡免付50元。讓人覺得忿忿不平的事,莫過於國家對於這樣的受害者的保護是如此的薄弱吧(國賠法不溯及既往,WHY?),並且覺得說難道沒有一個"誰"是能夠保障受害者的權利,並且對於事後盡到補償責任。

或許我想說的是,該由誰出面,對於那些無辜吃入有毒的米糠油中毒而致身體功能嚴重喪失的人說:我們會對你們負責。 當人被傷害或侵害時,最想要知道的應該是: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?該如何解決與負起責任?

從陳昭如老師座談中得知現今已立好<<油症受害者救濟法草案>>,並且正在爭取立法委員們的連署。真是一件令人欣喜之事。儘管不知闖關通過的機會有多大,但是再如何微小的機會也不能放棄是吧,放棄是0,堅持是1。

[少數]這件事本身,一直以來長期地被社會忽略者。我們看到的,一直只有[多數]這件事,而[少數]好像都會很有默契地躲藏起來好配合製造只有[多數]存在的社會之美好假象。但,少數的人、少數的事件,是要被發現,被看到的。因為這才是社會真實的面貌。1979年發生至今的米糠油食物中毒事件,便是這樣一個[少數]卻真實存在於社會,需要被社會關注的事件。惟有當我們一同勇敢面對,讓這個社會因為關心[少數]而得以稍微平衡一些。但願,身處[多數]世界的我們,能投入多一些的目光給予[少數]者的世界。

◎ 王欣 (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104級大一) 
「1979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年代,那些人那些事,與我有何關聯?」如果每個人都抱持著這樣的想法,那所謂的「正義」何在?
沒有人冀望自己成為無辜的受害者,然而,為何會有人刻意成為加害者?人常說現代社會缺乏愛,每個人都是自我主義者,不公不義的事於我何干?然而,真的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嗎?這世界就這樣徹底的遺忘那些人那些事嗎?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帶來的衝擊難道不夠震撼人心嗎?
我認為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這句話在此事件中並不適用。當局者就是當事人,雖然他們不了解自己未何會有如此的遭遇,但他們內心的感受、身體的病痛,絕非常人所能了解與體會。反觀旁觀者,他們做了什麼?冷眼旁觀、拒絕往來,是多數人的回應。究竟,是誰的錯?他們上輩子有作孽嗎?無人知曉、無人能給答案。
與其繼續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油症受害者,不如發揮實際行動去關心他們。他們要的不多,只是希望人們能用同理心來對待他們、他們所擁有的權利受到法律的保障、不再受限於不合理的規範。
人人皆為世界公民,對於所發生的事不痛不癢,那還稱得上是「公民」嗎?成為好公民的第一步,即是要勇敢跨出去。跨越,帶來了許多的可能,衝破現實的重重阻礙。公民行動由你我做起,將理念付諸實踐,世界正一點一點再轉變,我們發現了嗎?

◎  林揚棟 (國立台北大學 法律系)
因為"米糠油"本身就是便宜的油,故一般小康家庭通常都不會去買,而經濟弱勢者受到傷害又無力表達,如提起訴訟,當時又尚未解嚴,人權保障觀念也不如現在,媒體也沒有大肆宣傳加上時過境遷,所以油症患者到今天仍然沒有受到應有之保障。

愚生以為,學校之宣傳科系以社工系為優先,因為社會工作的焦點在於人類與環境的互動,預防或舒緩社會問題。再來是法律系,因為明白了事情始末後,需要制訂並通過法律規章,如果沒有任何專業倫理的建立,即使身居高處也只不過是魚肉鄉民的天龍人。電視上的廣告如陶氏的防癌基金會之前常常看到,熟到讓我看到油炸物避之唯恐不及,愚生認為藉此教育民眾不失為一個好方法。

就法律系的我能做得就是,考上公務員當個主管階級,然後制訂類似的宣傳活動教育那一塊的人,不要忘記了曾經發生過的事情,雖然很理想化不過藉此拋磚引玉,使有志之士能一起來使這個社會更美好。

◎ 彭婉婷(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四年級) 
說真的,這是少數我從頭到尾聚精會神看完的記錄片,對於這個事件的發生以及油症的病徵也一直都不是很清楚,甚至可以說第一次聽到。雖然是過去的事件,但透過記錄片以及當事人的現身,感覺似乎是最近發生的事。或許是因為我們很難想像一次中毒事件竟然可以影響了一個人2、30年甚至一輩子。片中不僅僅是敘述了歷史事件,更紀錄了受害者是如何堅強求存。患者不但顏面皮膚受損,毒性引發內臟、神經、生殖及免疫系統的諸多病症,更嚴重的是女性患者會透過懷孕過程將毒性傳給下一代,造成無辜的小孩一出生便無法看到世界的美好,甚至造成智力受損。然而油症患者抵抗的不只是身體內的毒,更包括社會的不公平以及異樣的眼光,他們靠努力學習一技之長,尋求工作機會,靠自己的力量生存、爭取福利、替自己發聲。無形的傷害是可怕以及殘忍的,或許會怨懟老天、悲嘆坎坷的命運,但是他們最終選擇勇於面對,珍惜美一天,我所看到的不是他們因為疾病造成與一般人些許不同的外貌,而是他們打從內心散發出的勇敢和毅力。
然而,在紛紛擾擾的政治環境中,大家嚷著兩岸和平、拼經濟…等等的口號,這些汲汲營營的政客以及熱衷於政治的黨派支持者,是否有人看見那些急迫需要照顧與協助的人們,聽見他們微弱但堅強的聲音,有能力的人是否勇於站出來成為他們的後盾?
由於我的畢業製作也是拍攝紀錄片,因此在觀看的同時除了接收資訊外,對於鏡頭的運用和劇情結構也有多加注意,透過這次講座,以身為傳播與科技學系學生的角度來說,想著,看完一則則血淚故事,除了心中無限感慨外,能夠做些什麼事?我們都知道媒體的力量無遠弗屆,可以幫助人卻也可以重傷他人,雖然我們還沒出社會,但特別的是,傳科系的學生不需要等到變成了大老闆才能夠對社會發揮影響力。未來,甚至現在,我們就能夠運用所學,透過媒體的力量讓少數人的意見和需求讓社會大眾知道,前提是必須要用對的方法和態度,媒體道德也是我們一直以來主要學習的部分。
如同老師所說的,劇情片如果是顆糖,記錄片就是藥,我們不能夠只會運用科技,而是要利用科技傳達所要表達的內容,這個『內容』就是身為學生的我們需要磨練的,如此一來才能夠發揮藥效、散播希望。《油症-與毒共存》是成功的記錄片,因為他除了讓社會了解到事件的始末,也讓我們有所省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